高中物理 静电场(二)第 4 节学习目标1. 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2. 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1知识点一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典例探究1. 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为 E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为 l 的 A 、B 两点,连线 AB 与电场线的夹角为 θ,将一电荷量为 q 的正电荷从 A 点移到 B点。若沿直线 AB 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W1=________;若沿路径 ACB 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W2=________;若沿曲线 ADB 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W3=________。由此可知,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是________。 知识点一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自主学习1. 特点:在静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 位置和 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 。2.适用范围:该结论对于匀强电场和非匀强电场均适用。名师点睛静电力做功的特点(1) 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2) 正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场力做正功,负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场力做负功.注意:① 前面是以匀强电场为例进行推导说明的,但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匀强电场,而且适用于任何电场.②只要初、末位置 A、B 确定了,移动电荷 q 做的功 WAB 就是确定值,这一点与重力做功的情况很相似. 2知识点二 电势能典例探究1.将带电荷量为 6×10-6 C 的负电荷从电场中 A 点移到 B 点, 克服静电力做了 3×10-5 J 的功,再从 B 点移到 C 点,静电力做了 1.2×10-5 J 的功,则: (1) 电荷从 A 移到 B,再从 B 移到 C 的过程中电势能共改变了多少? (2)如果规定 A 点的电势为零,则该电荷在B 点和 C 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 (3)如果规定 B 点的电势为零,则该电荷在A 点和 C 点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 【思路点拨】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进行求解。 2. 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Q 两点,MN 为 PQ 连线的中垂线,交 PQ 于 O 点,A 点为 MN 上的一点.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 q,从A 点由静止释放,只在静电力作用下运动.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 )A.q 由 A 向 O 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q 由 A 向 O 运动的过程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