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创造性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内容提要:本文在界定创造力、创造性问题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创造性问题的基本特点,在例举了代表性问题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创设创造性物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创造力 创造性问题 开放性 近年来,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然而,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教学还拘泥于 “讲授演示——消化接受——解题巩固”的老套路,热衷于大量模式化训练习题的题海战术,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要将物理教学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解放出来,就应该在教学中广泛设计和展开创造性问题,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个性,切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造力和创造性问题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难依靠传授得到的,它只能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实践解决,才能逐步形成。因为人的创造力是在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脱离问题解决过程来侈谈创造力培养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将问题解决活动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自主探索,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最佳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创造力开发而创设的物理问题情境,就是创造性问题。这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一定条件下,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体能动作用,需要下气力努力探究的典型问题,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独立自主的心智活动和认知操作,达成问题的最终解决。 二、创造性问题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 “问题” 都能适合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比如习题,虽能训练思维和解题技能,但更侧重于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实际上只是针对初学者设计的规范性“学习问题”,它与创造性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比较两者不同,现举几例如下: 习题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四个 2Ω 电阻,两个串联后再并联,总电阻多大?四个 2Ω 电阻,任意组合,总电阻有哪几种可能值?两根钢针,其中之一被磁化,你怎样去辨别?两根钢针,其中之一被磁化,你有几种辨别方法?地月距离 38 万千米,火箭以7。9km/s 的速度飞向月球,多长时间可以到达?一艘运载火箭大约需多长时间才能抵达月球?可以看出,创造性问题与习题性问题是有区别的:1、习题有比较明确的解题信息和目标要求,其目的大多在于相关知识的汲取和技能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