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A 质点、位移和时间(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理解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研究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知道物理模型与实际物体的区别,知道建立物理模型的条件和作用。(2)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路程与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坐标系,确定质点的位置等过程来建立位移的概念,认识建模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卫星定位等学习懂得位置、位移的确定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机械运动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广泛联系,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感悟物理概念的科学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质点的概念、位移的概念 (2)知道矢量和标量难点:位移的矢量表示方法,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资源:课本上的图片、有关机械运动、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的 PPT 或动画四、教学设计机械运动: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运动的轨迹、快慢、方向都有不同)(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匀变速直线运动:交通安全与人对变速运动规律的认识密切相关。因为车子的运动和轮胎、天气、路面等因素情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使用交通工具时绝不能想当然或凭感觉,容易造成车祸。1.情景引人通过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观察,适当设问启发,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引发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兴趣。如:(1)观察书上导图及其他几幅照片,讨论其中蕴含了那些有关机械运动的信息?(2)思考能否判断出汽车的运动方向?注: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适时启发、“点拨”。2.建立质点模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要研究复杂的机械运动,首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入手,这就需要对实际物体作一个简化处理——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引入质点模型。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用质点来代替原来的物体并不影响对问题的研究。设问:结合质点模型,应怎样理解物理模型?为了便于研究事物而建立起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客观事物是一种近似的反映,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特征,完全忽略了次要因素和次要特征。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一些例子判断该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再由老师给出的几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实例,以及几个不能被看成质点的实例,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能看成质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