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2.影响力的效果的因素—三要素,并会科学地表示一个力(图示和示意图)3.理解力的基本定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同时性)4.知道重力的相关概念及重力的产生原因5.理解重心并知道确定重心的方法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方法理解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的原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大统一论教学重难点:力的特性(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矢量性)的理解重力和重心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力和力的图示 阅读课本 51 页1、如果说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意味着什么?从这个角度说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是什么?&&意味着速度变化含速度大小变化、速度方向变化、速度大小方向同时变化;所以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2、怎样理解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体积形状发生变化3、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发生形变的原因是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也是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4、力的定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5、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 N;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6、影响力的效果的因素是大小、方向 、作用点,它们并成为力的三要素。思考:1、力的矢量性:力是有方向的2、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3、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4、力的同时性:物体之间的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例题 1、下述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需要别的物体施力;D、射出的箭能向前飞行,是由于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作用练习 1、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准确描述力的三要素,方法:1)根据力的大小确定标度(即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力的大小)2)用有向线段(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其长度由力的大小和所定的标度来确定3)有向线段的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例题 2、如图 3—1—1 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