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灭尘管理技术的讨论《煤矿安全》第 738 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实行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煤矿井下的各种危害因素很多,如: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及煤尘、岩尘等尘害,给职业危害的防治造成极大的困难。近些年来,有害气体,尤其是瓦斯的防治被人们提到了较高的程度,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其监控手段之高、监测之准确、仪器之先进均已到了完全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的程度,更有“以风定产、监测监控、先抽后采”的十二字方针保驾护航。但对于煤尘、岩尘等粉尘的防治则有重视不够之嫌,其实,粉尘(井下主要是煤尘)的危害一点也不比瓦斯少,煤尘不但可发生爆炸事故,而且能使人产生尘肺病,同时还会造成设备埙坏、影响人的视线增加安全事故隐患等。在采煤机诫化程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做好粉尘控制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目前,就我们新矿集团各生产矿井来说,机诫化采煤大面积推广。以 2025 年为例,综采产量比例达到了 46.6%,综采产量达到578.8 万吨,整个集团公司综采工作面达到 15 个,具备装备 18 个综采工作面的能力,并仍有上升的潜能,综采工作面月平均单产也已达到了 6.35 万吨,比高档普采 3.09 万吨提高了 105.5%。综采工作面各工序产尘量,在采煤机落煤时最高,其粉尘浓度可达每立方100 多毫克,超标准十几倍。较高档普采高出数倍,以十一层煤为例,高档普采落煤产尘量一般在 30mg/m3 左右,而综采却达到70mg/m3 多。在煤质较硬的其它煤层更高,有的超标准 15 倍左右。因此,煤层开采时必须实行有效的措施,控制粉尘的产生。煤矿井下各生产场所粉尘的控制,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实行措施:第一,从源头抓起。实施煤层注水、放炮喷雾、装煤(岩)撒水、湿式打眼等。其中,对采、掘工作面开采前进行煤层注水是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注水工作地点不同有: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注水两种。根据注水方式的不同有:长钻孔注水和短钻孔注水两种。所谓长钻孔注水即沿所采工作面走向每隔一定距离[一般 15---20 米]布置一个钻孔,沿煤层倾向钻孔,钻孔的方向与煤层倾向一致,深度应为工作面长的 1/2---2/3,钻孔的高度一般距煤层底板 2/3 煤厚。一般适用回采工作面。所谓短孔注水即在工作面上,沿工作面倾向每隔一定距离[一般 3---5 米]布置钻孔,钻孔的深度为 3---5 米,钻孔的位置距底板 2/3 采高。一般适用掘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