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 2 节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重点是小分子物质逆浓度运输,及大分子物质进出的方式。对上一节顺浓度运输进行了补充,完成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构建。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前两章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种类等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细胞基本结构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依据上述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如下。1. 生命观念:说明物质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说明物质经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特点。2. 科学思维: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3. 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4. 社会责任: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实例现象 f 提出问题一探究原理一总结概念,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等科学技能,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过程”导入新课,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其他实例,认识小分子逆浓度运输的普遍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分析“探究肌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的条件”实验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得出逆浓度运输的条件,逐步建构主动运输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分析“LDL进入细胞的过程“分泌蛋白分泌的过程”,掌握胞吞、胞吐的过程、条件及特点。最后,通过列表法综合比较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理解这几种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膜结构、细胞内能量的关系,建立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核心问题学生活动核心素养发展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布置任务】展示问题探阅读并思考教由科讨,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材中的“问题探学现象入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 讨”,依据被动运输手激发学外的碘浓度咼低是怎样的?的概念作出合理判生兴趣,2.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 断。举例说明并认认识物质细胞的过程是被动运输吗?为同物质逆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