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教学反思施宏英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掌握用符号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够正确合理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快速、准确地修改病句;培育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首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练习修改 8 个病句,找找错在哪里,怎么修改,并渗透修改的原则与步骤。然后总结病句的类型;接着回忆修改病句的步骤,认识修改符号,强调修改病句的原则;然后练习用符号修改病句;最后修改一段话,知道不但要注意单个句子有没有语病,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有没有毛病;最后让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平常的习作中去。这样根据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达到学以致用。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育材料,实行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进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加、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化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根据学生语文考试的情况分析,我发现“修改病句”这类题目已经成为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部分。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修改病句》的复习课。这堂课的可取地地方是:首先,目标明确,思路清楚,着重引导学生归纳病句的错误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了解修改病句的原则,练习并加以巩固,比较好地体现了专项复习课的一般模式。其次,本节课所选每个病句都由学生自主尝试寻找病因,修改,评判。如有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同桌或四人合作沟通探讨。在修改过程当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技巧的引导。本堂课的不足地地方:首先,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学生不会修改病句的原因在于他们平常的阅读量不够多,语感不够强和缺少训练。其次,在本堂课教授过程当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找不到句子错误的地方,出现了乱改的现象。找不到病因。针对这个现象,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子读得少,只重视修改的过程,缺乏读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缺乏大脑的静心思考,说明我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育还是不到位的,没有让他们养成反复读题,仔细思考的好习惯。另外,也说明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积累比较浅薄,假如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我坚信学生一定能轻松找到语病。通过这次复习课,我发现了学生要加强训练的薄弱环节。我感到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育材料,实行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进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加、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化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