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政治课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里去亲身体验、感受政治理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饷现代教育之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一、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简明扼要,高度概括,较为抽象的。编写者通过在课本中加入辅文、插图、设问小栏目、资料卡、图表名人语录等部分,来丰富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逐步养成“会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学、预习、分析、思考、解答,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习的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案例等要让学生有时间自己去阅读、思考、归纳、整理,课本中已写得很明确的内容,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通过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要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充分应用课本中的“议一议”、“查一查”、“想一想”以及课后的“试一试”等小栏目,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会学、乐学,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高二哲学常识“整体与部分关系”内容的教学中,以课后“试一试”小栏目提供的文本资源为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一个植树的活动方案。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2)活动方案要以书面的形式呈现。(3)召开方案说明会,派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说明设计的意图及哲学原理依据。(4)评出最优方案,给予加分,计入平时成绩。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兴奋的、快乐的体验中,非常投入。不同组的方案内容各异,各有特色,但都能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重视时间上的合理安排,男女同学的优化配置,体现整体的效应、功能。不论从内容,还是版面设计上以及说明会上的阐述都可谓“最优”。图文并茂,除文字说明外,还配上小树,人物,工具的简笔画,还附有“注意安全”、“节约用水”等人性化的提示语。活动中,学生开动了脑筋,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展现学生的绘画的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起来,你会发现学生中常有暗香浮动,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闪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资源,引导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与学生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世界相比,教材明显带有滞后性,尤其是高二哲学常识,理论性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较为枯躁抽象甚至晦涩,难懂,尽管教材中设置相应的实例来佐证基本原理,但这些实例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习简单地换化为机械地记、背,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内心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课堂教学也变成一潭死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运用生活素材时,教师要精选那些具有典型性和轰动性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