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简表《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简表第一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现直立人: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和县人旧石器早期早期智人:丁村人旧石器中期晚期智人:山顶洞人(氏族制出现)旧石器晚期从母系氏族的繁荣到原始社会的解体母系氏族的繁荣:半坡、河姆渡氏族新石器(包括铜石并用时代)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第二章夏、商夏、商奴隶制王朝夏朝时间公元前 21 世纪(启)一一前 16 世纪(桀)国家特征按地区划分领土(九州)公共权力设置(官吏、车队、刑罚等)遗址二里头文化商朝时间公元前 16 世纪(汤)一一前 14 世纪(盘庚迁殷)一一前 11 世纪(纣)阶级关系统治阶级:商王和奴隶主贵族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残酷的阶级压迫:人殉、人祭文化夏历、甲骨文、青铜器、《周易》等夏、商文化教育夏朝已有学校雏形;西周时学在官府地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西周时文化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西周时间公兀前 11 世纪(牧野之战)前 841 年(国人暴动)前 771 年(平王东迁)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经济井田制春秋时期时间前 770--前 403 年政治周王室衰微春秋五霸军事齐桓公首霸中原(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弭兵之会)吴越争霸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井田制瓦解;鲁国初税亩;奴隶制瓦解战国时期时间前 403--前 221 年政治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各国变法: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阶级关系变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代替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士的阶层军事围魏救赵、合纵与连横、秦灭六国经济农业:农民普遍「重视肥料、选种和适时耕种水利:都江堰与郑国渠手工业与商业:鲁班;新兴封建城市出现西周春秋战国五经三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诸子百家孔子与儒家,老子与道家,墨子与墨家,法家与韩非,兵家与孙武、孙膑乂字屈原与楚辞,散文I-PQ1=^1文化科学技术天文:二十八宿,《甘石星经》历法:夏历医学:扁鹊的四诊法,《黄帝内经》第四章秦汉秦朝前 221 年一一前 206 年建立者嬴政、都咸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经济文化统一全国田税:“使黔首自实田”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拆关卡,修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