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教学反思 一、解诗题,识 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小儿垂钓》是唐朝诗人胡令能仅存的四首诗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诗题,解诗题。诗题即是诗眼,读好了的诗题,学生的学诗的情感也就调动起来了。在第二次读诗题时,学生读出了美,读出了小儿垂钓时的乐。这为学习此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时候,简介和诗的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古诗有很大的帮助。 二、读诗句,悟诗情 小学语文《课标》中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古代诗人对字的用法是非常讲究的。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由于语言的简洁平实,所以学生理解诗意不难,背诵诗歌也不费劲。 古诗教学,诵读诗句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中各种形式、各种程度的诗句诵读,充盈着 40 分钟的课堂。自己读诗句,结合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并先与同桌沟通,再全班沟通。做到了面对全体,并适时进行个别指导,顾及个体。 二、启发想象,丰满小儿形象。 苏教版古诗《小儿垂钓》,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描写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想像读诗句,感受小儿形象。“读读诗句,展开想像,在你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在讨论“蓬头稚子”时,孩子们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 在学习《小儿垂钓》一诗时,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遥招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从他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