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顾》教案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1900 年入瑞士籍,1940 年入美国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20 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获 1921 年诺贝尔物理奖。 二、词语: 目瞪口呆桎梏(zhìgù)真知灼(zhuó)见毋(wú)庸置疑吞噬(shì)深邃(suì)窒息(zhì)内疚(jiù)弊病扼杀夭(yāo)折 ※补充词解: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彻的理解。 桎梏:脚镣和手铐。比方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深邃:深奥。(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这里比方事情中途失败。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四、研讨: 1、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指明顺序: ——一、说明写作的缘由和动机。 二、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变化——如何走上讨论物理学的道路。 1、12 岁那年,中止了宗教信仰,确立了探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宏大志向。2、12-16 岁,通过阅读,知道了当时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和方法。 3、17 岁进入大学,主要因为兴趣走上讨论物理学的道路。 时间顺序。 2、为什么说:“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求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见第二自然段。“那些希望和努力”主要指物质方面(胃)。 3、的宗教信仰在 12 岁那年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什么?中止了宗教信仰后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 ——见课文:“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已失去了最初的尖锐性时感受也还是如此。”确立了探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宏远道路。 4、对文中“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你对他们有何认识?请列举说明。 ——提示:首先弄清“有类似想法“的含义。再列举有关人物。 5、说:“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舞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开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究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提示:①参见第 55 页课文最后一句话。②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五、概括主题: 爱因斯坦在文中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如何走上讨论物理学道路的过程,表现了他崇高的理想志向、伟大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六、讨论: 爱因斯坦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的启示? ——提示:参见主题。 七、练习: 1、抄写生字词和你喜爱的句子。 2、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