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册课堂复习配套训练(4)(分值: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有10小题,共20分)1.下图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两大理论,以下史实最能体现两大理论交叉内容的是A.辛亥革命的爆发B.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C.伟大的抗日战争D.国民大革命的进行2.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材料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4.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5.“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主要由邓小平同志贯彻这一方针的有①“双百”方针的提出②恢复高考制度③创办经济特区④南方谈话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是①“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②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③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④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关于下列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提出③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④“神州5号”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②④③8.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是世界成文法的起点B.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C.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D.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10.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A.扩展了希腊哲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B.主张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C.体现了他对理性的尊重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D.是近代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二、非选择题(10分)11.(10分)法是治国之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材料二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三1982年,彭真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所作的修宪报告中指出,提到宪法草案在讨论普遍认为“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是如何体现了西塞罗“维护正义”的法治观的。(2分)(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是宪法的局限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