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9《前赤壁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

高中语文 9《前赤壁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_第1页
1/2
高中语文 9《前赤壁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_第2页
2/2
9《前赤壁赋》很多同学一提到苏轼的《前赤壁赋》就会与他的《赤壁怀古》相混淆,其实也难怪大家。这两首词从题目开始就非常相似,都有一个“赤壁”。为什么作者如此钟爱赤壁这个地方,两次在这个地方写下传世名篇,是巧合吗?当然不是。那我们就现在分析一下,赤壁这个地方对于苏轼来讲的意义。 提到赤壁,所有人都会想到赤壁之战,还会想到苏轼在《赤壁怀古》中特别提 到的三国英雄周瑜。其实,周瑜在赤壁的成功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苏轼对于赤壁这里的情结。周瑜是三国的英雄人物,不仅情场战场两得意,更重要的是深受他的主公孙权的信任,而苏轼在《赤壁怀古》里 更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 决胜千里的英才。可以说,周瑜的成功经历是与苏轼相反的,苏轼来到赤壁的时候,正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而来到赤壁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周瑜,对比他人的成功经验,处处失意的苏轼自然是会悲从中来。所以,“赤壁”对于苏轼来说, 自然是一个幻化了的伟大理想的符号,而对比理想的伟大与现实的残酷,“赤壁”又自然而然成为了苏轼失落之情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理解,苏轼来到赤壁,联想和回忆为奠定了失落、怅惘的情感基调。来到了白露水光的赤壁之下,作者与朋友的第一项活动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句出自《 诗经·陈风·月出》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表达了明月之下怀念美人与美好爱情的浓烈情感。然而我们之前分析了,作者游赤壁,情感是理想落空以后的失落之情,所以非常明显,这里所用的《月出》的典故,与我们之前讲的李商隐在《锦瑟》中用典故的原则是一致的:将一个典故一分为二,剔除与主观情感不符的一面,保留与主观情感一致的一面。刚才所说,《月出》是对于爱情的怀念,而作者游赤壁的情感又与爱情无关,所以,作者是剔除了《月出》含义中“爱情”的侧面,而保留这那种浓烈的怀念之情。而所怀念的“美人”,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苏轼最落空的理想的代名词。歌唱之后的第二项活动是“客有吹洞箫者”,也就是吹箫。我们在学《琵琶行》的时候,知道琵琶曲与作者人生、情感 是同构的。而这里的箫声,我们也可以将它与作者游赤壁而触发的这种理想失落之情 同构来分析。箫声是“如怨如慕”,“怨”,就是作者理想难以实现,内心产生的怨怼,而“慕”,又是对于理想的渴望。箫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种缠绵、回响,其实也就是作者在对理想的失去与渴望之间的痴缠和纠结。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9《前赤壁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