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1、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2、分析过程的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定量检测质控定性检测质控3、室间质量评价4、分析仪器的校准与检验项目的比对5、质量和技术记录6、人员7、其他第一节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一、分析前质量管理(一)分析前阶段准备和影响因素1.临床医生提出检验申请(1)病人信息全面、检验目的明确、唯一标识、采样时间(2)检验项目选择的原则①有效性②时效性③经济性2.患者准备和影响因素(1)患者状态(2)饮食影响(3)药物影响3.患者生理变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年龄(2)性别(3)温度变化(4)运动及情绪(5)月经(6)妊娠(7)进餐的影响8、其他影响常见问题:对患者的药物影响、生理变异等情况不易掌握。(二)标本采集的影响1.血液标本采集影响的因素(1)采集时间(2)采血姿势(3)采血部位(4)止血带的使用时间(5)抗凝剂(6)防止溶血(7)使用真空采血管和条形码2.尿液标本采集3.信息系统对标本的监控(三) 标本的验收和拒收1、制订标本采集规范2、标本的验收(1)查对(2)标本是否新鲜(3)标本的量和外观(4) 标本采集及送达时间间隔3、标本的拒收4、标本的预处理(四)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1、标本的运送2、保存方式和期限常见问题(1)验收标本把关及记录不严格;(2)标本采集时间过长或不新鲜;(3)标本检测前保存时间过长对某些项目有影响分析后的质量管理1、标本是否符合要求2、室内质控是否在控3、试剂、仪器状态如何4、检验报告单发出前的审核管理(1) 一般资料与检验数据结果审核(2) 异常结果、危急疑难患者检验结果必须与以前历史记录比较(3)双签字(4)建立危急值紧急报告制度5、检验报告的正确解释和应用(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ELISA 灰区和生物学变异)6、检验后原始样品的保存7、抱怨的处理(1) 正确判断和解释结果(2) 查找影响因素,积累经验,改进工作常见问题:a 忽视审核双签字;b 危急值紧急报告无联系人记录;c 把参考值绝对化。第二节、分析过程的质量管理一一室内质量控制(IQC)一、定量检测质控(一)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1.人员培训2.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3.仪器的校准与比对4.质控品的种类及选择(1)最好用人血(2)无传染性(3)添加物和调制剂数量尽可能的少(4) 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 CVv2%,其余 CVvl%,细菌计数 v100cfUml)(5) 稳定性良好(效期不少于 18 个月,冻干品复溶后 2-8°C 时稳定 224 小时;-20°C 时三30 天)5.质控品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自制质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