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计策浅析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队伍不够完善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较为薄弱,财务人员的配置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导致了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也无法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和相互分离的制度。个别的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素养较差,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在财务实际操作中账簿设置不全,会计核算没有依据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不高,存在误读相关内部政策的情况,导致了财务信息的不及时、不准确。财务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控制约束力较弱,导致了某些财务人员的操作空间过大,加上某些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不高,使得财务行为较为随意,使得单位的利益大大的受损。(一)加强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是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基层事业单位应当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编制、修正和更新等方面的工作,使得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的法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1、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的岗位责任制。基层事业单位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法规意识淡薄,因此在岗位的设置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财务管理工作埋下了许多的隐患。基层事业单位应当合理、科学的进行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安排,明确财务相关人员权责,并且使得不相容的岗位能够相互分离,使得基层事业单位内部能够相互制衡、相互制约。2、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首先应当明确基层事业单位相关的财务负责人、分管或者主管领导的审批经费的范围以及权限,严格根据逐级审批的原则,法律规范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的审批程序,防止多头管理的现象存在。其次,要对于票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报销的原始凭证,要对其填列项目、金额、印章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填列不明确、伪造、变造的票据一律不给于报销。杜绝基层事业单位出现白条的情况,禁止超范围、超限额的费用支出。3、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的管理是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避开产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的保证。基层事业单位要对于库存现金进行限额管理,发现超过标准的情况应当尽快送存银行,保证资金的安全,严禁坐支现金的情况。出纳人员应当逐笔进行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做到日清月结,会计应当每个月进行核对,做到账实相符。此外,财务人员对于应收款项和暂付款项应当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开长期挂账。4、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能够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单位经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