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讲课时间:____________教学目的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辨别两种不一样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达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难点对的辨别两种不一样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详细的例子,简要阐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 此前学过的数 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照.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简介,我的名字是 XXX,身高 1.69 米,体重 74.5 公斤,今年 43 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 50 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27 个,占全班总人数的 54%…问题 1:老师刚刚的简介中出现了几种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此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措施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此前学过的数,实际上重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测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达地形高下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此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 - 的新数。先回忆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某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阐明为了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对的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分析问题探究新知问题 3“”:前面带有 一 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何要引人负数呢?一般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达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规定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