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力的知识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揭示学科特点,能用身边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智力、生产力、体力等解释。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表示的是力量,其主要讨论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2、力是什么? a、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老师举例总结如:马拉车,人推木箱,压路机压路等)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让学生举例老师分析)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地球对月亮的引力。(老师有选择地板书) b、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举例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会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那么书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桌面对书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3、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a、 老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弹簧测力计受拉力伸长、受压力缩短。 b、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鼓舞学生使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例如:直尺,练习本,橡皮等,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演示,注意鼓舞,态度和气。) c、学生通过身边的.一些自然想象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促使其自己尝试归纳总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同时让学生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及时鼓舞) 4、力的三要素 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哪些因素能影响到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