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 4 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 2 章第 4 节,教材中无论是:“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还是正文内容的叙述,都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展开内容的学习,并注意与人体健康相联系,以便学生从细胞、分子水平了解一些自我保健的基本常识。本节共有三方面内容:细胞中糖类主要种类及作用;细胞中的脂质的种类及作用;生物大分子的骨架。课程准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要理解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糖类和脂质的教学上,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整个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并使学生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课程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初中生物中曾学过相关的知识,但对此学生了解得很浅。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恰当的启发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一些日常看法可能和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的偏差,我们恰恰可以抓住这一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2(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教学重点: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1.多糖的种类;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策略:这节课内容相对容易理解,所以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及师生互问互答,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填学案上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完全由被动变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