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静水流深大凡成功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这些人,往往能在喜悦中沉静思考,在失败时从容面对——静水流深,一个多么美妙的词语——了不起的中国人,居然能用这么一个自然现象去阐释心灵深处那些轻易不能到达的境界,表达得是如此的酣畅淋漓。静,就是人生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慰藉。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而流深,则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静水与流深结合起来,那就是一个洞彻人生智慧的人啊,却没有锋芒毕露,只是平静地讲着道理,却自有一股无可辩驳的力量。水自无言,江河不尽;天地无私,磊落乾坤。心静如水,人淡如素;上善若水,静水流深……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赏读:用自己的心(想法)推及别人。自己希望他人用什么言行对待自己,自己也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和对待他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赏读: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句话反映了孟子思想中理想社会的人际关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赏读: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一、作者视窗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评论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 年出生于南京,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 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 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3)。给余光中的授奖词半个世纪前,余光中先生那些散发着浓郁乡愁的诗歌,以其巨大的感染力,穿透地域的阻隔,勾起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记忆。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种文化的乡愁不仅没有消减,反而被放大,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凡是有华人脚印的地方,都会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