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绳子不能太长当年在农村上初中时,放学回家就得去放牛。其实放牛也就是把牛拉到村头的河堤上,将牛绳子的一端插在地里就可以了。我一边看书一边照看着牛。一天放学后,我看到父亲已经把牛拉到河堤上了。那头牛正使劲地喷气吃着身边的青草,并试图往其他地方挪,可惜绳子牵住了牛。我赶紧跑回家,找来一节绳子,把原先那根短的绳子接长了许多。我继续看我的书。一会儿父亲来了,责怪我为什么要把牛绳子放得那么长。这时,我才注意到牛在以长绳子为半径的圈子里,并没有成片地吃草,而是东一块西一块地吃,而且它还想往远处去。父亲说,你把绳子放得越长,牛就会越不认真地去吃草,它就会挑三拣四。果然,父亲收回了接长的绳子。牛并没有挨饿,而是很快吃得饱饱的。到如今,当教师的我,还记着父亲说过的话。这里面确实有朴素的哲理。微感言: 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景德传灯录》 赏读:百尺竿头须进步,比喻人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学习任何知识都要精益求精。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赏读: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赏读:用门前溪水向西流比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返老还童,形象地说明了对岁月流逝要抱乐观态度。一、知识视窗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