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劝学》(节选)(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劝学》(节选)(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1页
1/7
高中语文《劝学》(节选)(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2页
2/7
高中语文《劝学》(节选)(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3页
3/7
《劝学》(节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3、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学法指导】1、 自主阅读法 2、自主整理法 3、自主背诵法【课文助读】1、重要知识点——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比喻论证不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论证方法,要求慎重使用。2、本文的写作借鉴 (1)论证结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二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课 前“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论证方法 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一大特点。比喻的作用: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一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三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劝学》(节选)(第2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