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教学设计表教师姓名微课名称建筑结构漫谈之感悟结构联系方式课程类别□公共基础类专业技能类制作类型□录屏软件录制□数码设备拍摄□多媒体软件制作混合方式制作微课来源学科:土木工程(土建大类)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建筑结构(第二版)微课描述一微课特点结合生活中的生动实例配以多个形象的动画来解释建筑结构,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感悟结构。本微课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结构类课程的兴趣。二微课教学内容包括结构与悬臂梁;结构构件受力与提水;结构中受压构件稳定与举重;结构中的楼层及梁柱设计与竹子;结构中的楼梯与木板、竹梯子;结构中荷载传递原则与落水自救、“能者多劳、能者多得”;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与乘公交车;超静定结构与卧床等8个话题的讲解与讨论。三微课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结构的概念;2、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并解决结构中的一些问题;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结构及构件的特点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微课知识点、技能点、重点及难点知识点:通过生活中的生动实例来感悟建筑结构技能点:通过学习解释结构中的一些现象重点:领悟结构及构件的特点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难点:解释并解决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五微课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恰当的生活实例配以动画,如人提水、举重、竹子及竹节、木板及竹梯子、落水逃生、卧床来启发学生,采用比喻的方式,如将结构看做一根插在地面上的杆、将乘公交车突然启动看做地震发生等让学生感受感悟结构;2、互动教学:在教学中采取与学生具有互动性的语言,引发学生思考,并在课后设置了思考题。适用对象授课对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学习心理特征方面的情况如下:1.知识基础:已经具备了力学基础和结构概念,进行过内力及必要的结构构件的分析,但不够系统,不能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2.认知特点:对公式、原理等理论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加上对工程实际中的许多问题不了解,不少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似懂非懂,难以从结构理论本身把握并建立起结构概念。3.心理特征:对学习对象有很大的选择性,对理论知识抽象、公式繁多的结构类课程普遍存在厌学和恐惧心理,而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如果结合生活中的生动实例配以多个形象的动画,再加上通俗易懂的讲解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本微课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使学生明白结构来源于实际生活,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结构类课程的兴趣。设计思路提出话题——逐步引导——引发思考——概括提升。根据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心里特征的了解和分析,结合生活中的生动实例配以多个形象的动画来对结构与悬臂梁、结构构件受力与提水、结构中受压构件稳定与举重、结构中的楼层及梁柱设计与竹子、结构中的楼梯与木板竹梯子、结构中荷载传递原则与落水自救“能者多劳、能者多得”、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与乘公交车等8话题展开讨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感悟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结构类课程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导入由关于东方明珠塔的故事导入该课。二、教学过程1结构与悬臂梁:结构的最终本质就是悬臂梁;2结构构件受力与提水:拉压对材料来说是“最舒服”的受力模式,弯扭是“不舒服”的受力模式,尤其是扭最为不利;3结构中受压构件稳定与举重:受压构件设计时长细比不能过大;4结构中的楼层及梁柱设计与竹子:为提高结构承载力,有效抗侧力构件,就是剪力墙啊柱啊等应尽可能放在结构的外围,而不应放在结构的内部;5结构中的楼梯与木板、竹梯子:登高时使用的木板和竹梯子分别是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原始模型。其实结构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找结构的原始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结构的受力、传力;6结构中荷载传递原则与落水自救、“能者多劳、能者多得”:结构刚度犹如一个内力的“指挥棒”,指挥着内力的传递和分布;7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与乘公交车:将“刚柔相济”的思想运用到结构中,做到结构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