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编写意图 这套教科书第三、四册的写作练习,是议论文的写作。这是第一单元,重点练习论点的确立。 每一个成功的议论都包含一些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就把这些因素叫做议论的要素。因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所以议论的要素又叫议论文的要素。 议论的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说法基本上反映了议论的实际,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在教学中,如果让三要素在一篇文章里对号入座,老师们却常常感到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篇议论文里并不是只有这三样东西,例如还有议论前提、背景的介绍,还有得出正确结论后如何付诸实践的建议等。从表达方式看,一篇议论文里除了议论,还有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这些就更不是议论三要素所能包容得了的。这套教材只介绍主要的、对写作有指导作用的,而且便于操作的知识。具体到这一单元,就是怎样确立一个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动脑筋,运用发散思维,浮想联翩,异想天开,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 本单元的话题和写法相关,即“多思善想”。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有发达的大脑,有智慧,遇事善于思考。所以有没有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处理问题时能不能开动脑筋,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培养思考能力,当然不是写作课,也不是语文课能全部承担得了的任务。但是,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思考能力,确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安排这样一个话题,旨在引起学生对开动脑筋的重视,并探讨一些科学的思维规律。 教学建议 一、要想使议论的观点新颖、有针对性,就必须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也就是要用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怎样才能让学生打开思路,想得广泛呢?下面一些做法可供参考: 1.课上课下利用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资料相互交流。 2.设计尽量多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思维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二、在多思善想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某些固有的观念,更辩证、更全面地看待事物。有时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来的观点。如“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语言环境或特定社会背景中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求异”,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探索,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