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的女人作者:毕淑敏 我认识她总共不到 48 小时,也就是两天两夜的时间。那最后一个夜晚其实什么也没发生,我之所以不说是 36 个小时,是因为最后 12 个小时内我几乎全在想她。一段时间全为一个人所占领,你说这时间是否无所置疑地属于了她? 然后我就把她忘了,忘得那样彻底。遗忘越来越频繁地拜访我们并成为至死不渝的朋友。我便利用这朋友来作筛选,忘记了的自是没有必要记住,潜意识操纵着记忆,如同风在看不见的层面上指挥风筝。新的厉害经纬织成网络不均的记忆之筛,剩下的凝块便像乳酪一样,香甜中裹着硌牙的硬块。 她像脱水菜被煮沸一样迅速膨胀在眼前完全是因了那根站牌杆。城市到处都在日新月异,唯有公共汽车的站牌永远不改初衷。也许因为这已是郊区,没有西安杨森或是百事可乐会居心叵测地美化市容,据说这些资产者援建的公共设施已成为北京街头新的一景。 那个站牌像针一样戳在记忆里,当我乘着已属于我个人的小卧车急驶而过时,荒凉郊外的站牌与记忆之中的站牌像两滴水迅速融合,那女人便在这水中活灵活现地游动起来。 她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在这个故事当中我有许多次叫过她名字,比如最初的自我介绍,到她的家里去找她,我们一路同行等等。我肯定很亲切地呼唤过她因为那时同病相怜。但我完全记忆不起来,从开始直到现在我都称呼她白雀。这很像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并且灵动,但它的起因是来自她的长相并且蕴含有我显著的贬意。 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这是所有的智与不智的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常谈。况且白雀这个名字无论是写出来还是读出来并加以联想,都能给人以美感,这同我现在的心情极符合。 等迟到的公共汽车比等恋人焦急,相信这是每个美丽的平民的女人都有的体会。对恋人你可以发脾气撒赖甚至以吹了相要挟或者是真的付诸实施,但对公共汽车,所有的伎俩都烟飞灰灭,它是百岁老翁,全然没有丝毫情欲了。 到远处去考试。这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想拿到大学文凭的最后一次机会最后一种形式了。自学高考,很苛刻。今天考写作,明天考历史。 我从不在马路上读书,认为那是一种做作。人在马路上是走路或是观赏街景,要读书尽可以躲起来,犹如受了伤自己到林子里吮血,不必像胸饰似的招摇过市。快乐地在街上无所顾忌地随着书的内容皱眉展额,无论怎样的表情都可以归人可爱。中年妇人在街头孜孜不倦,不管别人是否宽容,自己先像做了偷儿一般不自然。 然而我拿出一沓卡片,像洗扑克牌一样将它们翻得忽忽作响。我要用做作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