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苏教版]§3.1 不等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3)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情景,建立不等式模型;(2) 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大小、多少、高低、轻重、长短和远近的比较,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与不等两种情况,例如:(1) 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 10 元,20 人以上(含 20 人)的团体票 8 折优惠.那么不足 20 人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购票策略?(2)某杂志以每本 2 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 10 万册.经过调查,若价格每提高 0.2 元,发行量就减少 5000 册.要使杂志社的销售收入大于 22.4 万元,每本杂志的价格应定在怎样的范围内?(3)下表给出了三种食物,,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维生素 (单位/kg)维生素 (单位/kg)成本(元/kg)300700550010043003003某人欲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 100kg 的食品,要使混合食物中至少含 35000 单位的维生素及40000 单位的维生素,设,这两种食物各取kg,kg,那么,应满足怎样的关系?2.问题: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上述问题?二.学生活动在问题(1)中,设人()买 20 人的团体票不比普通票贵,则有.在问题(2)中,设每本杂志价格提高元,则发行量减少万册,杂志社的销售收入为万元.根据题意,得,化简,得.在 问 题 (3) 中 , 因 为 食 物,分 别 为kg ,kg , 故 食 物为kg , 则 有 即上面的例子表明,我们可以用不等式(组)来刻画不等关系.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用()表示不等关系.三.建构数学1.建立不等式模型:通过具体情景,对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由此建立不等式.问题(1)中的数学模型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问题(1)中的数学模型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问题(1)中的数学模型为线形规划问题.2.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实数与的大小,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而这又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 1.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