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和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或本族语)的过程和方法。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语言能力: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语言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测试可分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语言成绩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语言潜能测试: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简答题。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异同:(1) 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后面这四点都是语言教学的:(2)教学内容 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C.学习言语技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