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领域馆校合作互动的探讨(全文)鸦片战争博物馆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教育的深化进展,我国博物馆越发重视馆校教育的对接,由于还处于探究阶段,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沟通合作不够深化、频率不高等问题。文章旨在尝试找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更好方式,从馆校教育的区别、馆校结合的必要性、馆校结合的策略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合作互动;必要性;有效策略一、引言学校教育是公民接受教育的主要及必定的渠道。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教育功能之外,还及时补充了学校教育的薄弱部分、外延学校教育的主题范围,并以丰富的藏品、客观的历史、形式多样的手段,强化教育成效,拓宽受教者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将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长效进展。二、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技术技能等,培育社会所需的人才。博物馆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特别资源和渠道,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其目的不在于教育公众,而是根据需求帮助人们学习,为大家制造参加学习的机会并为其提供教育体验的场所。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教学提供坚实的支撑。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知识体系、对象有差别,场地及手段不同:学校以教室为主要场地,以教案为依据,将知识内容填充进授课之中,受制于教学场地、任务,所以手段相对单一;博物馆因依托丰富的馆藏及陈列,所以可延伸的主题更为丰富,且对于教育手段没有过多的限制,手段方式更为丰富。三、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一)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历史关联我们在追溯东西方博物馆起源中发现,“教育”职能一直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及主要目的。西方社会最早出现的博物馆是亚历山大博物馆,大约是在公元前 280年建立的,亦可称之为学校,因为当时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学习。亚历山大博物馆有很多的学院,每一个学院都有一个首席教士负责管理,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教育职能。在历史上,亚历山大博物馆作为教育及讨论机构一直存在至 5 世纪[1]。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 1905 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近代史上进展最快的博物馆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当时的博物馆已经开始面对公众,起到了一定的民众教育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