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考试说明》解读2016年全国《考试说明》与2015年对比,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时间、分值(含选修比例)、题型实例与题量等几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二、近些年全国新课标I、II卷总体特点1.总体特点(1)题型题量:6+4+1模式,即单项选择题6道,全部考查必修内容;非选择题:必做部分4道,必修内容;选做部分2道(选修1、选修3各1道,2选1)。选做题个别设问除考查选修内容外,还结合了必修内容。(2)难易度:适中,近两年(14、15年)试题甚至偏容易。(3)图形图表:并不多,甚至没有。(4)实验题:单纯的实验设计题很少出现,多为试题中涉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等。2.高频考点必修1:生物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物质的跨膜运输,酶、ATP及细胞代谢等必修2:遗传基本定律及相关实验,人类遗传病与系谱图、变异与育种等必修3: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选修1:微生物的筛选、培养与应用选修3:基因工程3.选择题特点:14年新课标I卷首次考查遗传系谱图(T5)、新课标I卷考查教材正文以外相关栏目信息(T2)、新课标II卷考查对教材插图理解能力(T3),15年新课标I卷(T5)考查朊粒、新课标II卷(T2)考查端粒酶知识(1)数量及分值:共6题(T1~T6题),每题6分,共36分,均为必修内容(2)常考点:生物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物质的跨膜运输,酶与ATP,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定律及相关实验,人类遗传病,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3)图形图表题:一般为1到2题,有些年份甚至没有,如15年新课标I卷选择题中没有出现图形图表题。新课标I卷:11-15年依次为2道(T2酶活性、T6实验记忆)、2道(T5胚芽鞘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T6种群数量特征)、1道(T4免疫调节与HIV)、1道(T5遗传系谱图)、0道。新课标II卷:13-15年新课标II卷依次为0道、1道(T4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失水)、1道(T1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分析)。(4)实验题:多为对教材实验的描述或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新课标I卷:11-15年依次为2道(T4物质运输、T6教材实验记忆)、1道(T5胚芽鞘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2道(T5胚芽鞘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T6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1道(T4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0道。新课标II卷:13-15年新课标II卷依次为1道(T5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关实验)、1道(T4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失水)、1道(T1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分析)。4.非选择题特点(必做题部分):14年课标卷I重现简答题形式(T30)、新课标II卷考查山羊的遗传系谱图(T32),15年新课标I卷首次考查基因频率(T32)、新课标II卷考查反义基因(T29)、以简答填空形式考查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区别(T32)(1)数量及分值:共4题(T29~T32、39分),全为必修内容。(2)常考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遗传基本规律及相关计算,动物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3)图形图表题:有下降的趋势(新课标I卷)新课标I卷:11-15年依次为3道(T29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T31绘制食物链、T32遗传图解)、1道(T29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2道(T29物质代谢变化、T32生态学部分群落演替)、0、1道(T31种群数量变化)。新课标II卷:13-15年新课标II卷依次为1道(T29赤霉素对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影响的验证实验)、3道(T29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曲线分析、T31种间关系、食物链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T32山羊某性状的遗传系谱图)、1道(T29番茄中的X基因、Y基因及其反义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4)实验题:单纯的实验设计题较少出现,多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新课标I卷:11-15年依次为1道(T32孟德尔遗传实验)、3道(T29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速率测定、T31遗传规律及生物变异分析、T32生态学部分模拟实验)、2道(T29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代谢、T31对分离定律的理解能力和杂交实验的设计)、2道(T29教材实验记忆、T32孟德尔分离定律及育种)、2道(T29不同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T31生态学部分有关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