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指导方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育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沟通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推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沟通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老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同意帮帮他吗? 生:同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 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 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沟通“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沟通 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