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 1、认识乞、霄、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同意讲给别人听。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工作 课前沟通 学生唱歌,播放古诗音乐。(春晓 鹅 ) 二、上课 三、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明快的韵律、丰富的内容、悠远的意境,深深吸引着我们。古人写古诗和我们现在写作文是一样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 ) 有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的( ), 还有描写儿童生活的,( ), 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又写出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1、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关于哪个节日的?有什么习俗? 2、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乞巧》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师提示:写乞字时候要注意最后一笔。 它和生气的气是形近字。(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 3、齐读课题 乞巧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 你真会学习!是注释帮了你大忙。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现在成了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传说这晚是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年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课后的资料袋关于乞巧习俗介绍的更详细,赶快打开书读读。 4、出示资料袋。 乞巧节有什么习俗? 当时有一位聪慧的小朋友,叫林杰,六岁就能写诗,下笔就能成文,他看到人们这样过乞巧节,就写下了这首诗。 四、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大家认真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 2、指名读,正音。 3、自由练读,要求字正腔圆,注意字音字形。 4、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达到老师的要求吗?评价 指导读。 5、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混淆,谁能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你怎么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