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为方便老师更好的教学,今日,我给大家推举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老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沟通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由我我整理,仅供参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那就是,在城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并规定谁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门,就有十两黄金的奖励,后来涨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个小伙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践行承诺奖赏了小伙子。南门立柱的事情传遍全国,震动了国民,为朝廷树立了威信,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原来设计学生初读课文,弄懂字词后,围绕课后题来理解课文内容,但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么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学生读过课文便明白了,围绕课后题去读学习兴趣不会太高,于是我决定变换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课前我先对这个故事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果然对于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听得津津有味,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我趁机转换话题对同学们说:本节课,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你们自己提问题,组长负责整理,安排好发言人每个小组只能选出一个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本节课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来学习。 话音刚一落,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呈现出紧张有序的讨论场面,每个同学都很投入,看得出大家的兴趣很高,同学们时而争论不休,时而抓耳挠腮,时而闭目沉思,由于每个组只准提一个问题,大家很慎重,争着要把自己提的问题呈现出来。时间很快到了,可有些同学依旧余尤未尽,最后每个组都提出了他们精心选择的问题,我把这些问题编写在一起: 1、秦孝公为什么让商鞅变法? 2、左庶长是一种什么官? 3、贵族为什么反对变法,老百姓为什么不信任他? 4、第一次为什么没人去扛那根大木头?(课文写得有点假,不信十两黄金居然没人去扛)? 5、秦孝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6、商鞅的变法成功了吗? 7、南门立木的过程中,商鞅的表情 ,心情 。 我的天哪,同学们的想象力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