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与问题目录一、保险资金的来源 3二、保险资金运用发展的历程追踪 3三、保险资金规模及运用的国际比较 5(一)国内外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分析 5(二)国际保险业资金管理模式 7(三)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 8(四)国际经验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启示 8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 10五、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3六、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建议 20(一)保险公司方面 20(二)监管者方面 22一、保险资金的来源保险资金是指保险公司可以用来投资运作的资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权益资产,即资本金、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二是保险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等。这些准备金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重要来源;三是其他资金,比如,承保盈余。另外,保费收入与赔款之间的时间差所形成的资金,在决算形成利税和盈余上交或分配前,也是保险公司金来源之一。二、保险资金运用发展的历程追踪从 1949 年新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开始,保险资金运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的演进历程。1949-1958 年这段时期,保险资金属国家财政资金,全部存入银行,息上缴国库。1979-1984 年这段时期,国内保险业刚刚恢复,保险资金依然按规定全部存入银行。因此,1984 年以前我国并不存在保险资金运用的问题。(一)试点起步阶段(1984〜1988 年)。1984 年 11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允许保险公司开展资金运用,但范围仅限于存款、购买国债、流动资金贷款和金融债券买卖,同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运用额度制订年度指令性计划。因此,该时期的资金运用比例较低,收益不高。(二)政策紧缩阶段(1988〜1991 年)。1988 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国家开始实施紧缩政策。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也随之收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十不贷”和“重点倾斜”的政策要求,保险资金运用范围被严格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并开始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风险控制手段。(三)无序投资阶段(1991〜1995 年)。1991 年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取得突破,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保险资金运用也随之再度活跃起来,并很快进入到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等热点领域。但由于法规制度不健全、投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