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学案一、课标要求1.了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2.了解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3.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自学导航1.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2.分析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教育的措施。3.如何大力发展科学事业?4.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5.如何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三、课堂训练1.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 )A.培育“四有”公民B.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C.发展社会生产力D.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在于( )① 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所在 ②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经济意义是( )① 提高人民素质,抵御文化侵略 ②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四、课堂探究“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游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