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朗读-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课文原文-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朗读-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课文原文-_第1页
1/6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朗读-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课文原文-_第2页
2/6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朗读-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课文原文-_第3页
3/6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朗读|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课文原文 9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 1999 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 1996 年 10 月,他在《中国地质》上发出震耳强音——“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的将心中的大事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1857 年的某一天,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科学家赫胥黎在宽大的书房里走来走去,不时地停下来比较鸵鸟和恐龙化石标本的脚。忽然,他皱紧的眉头舒展开来,接着快步走到书案前,抓起笔飞快地写了起来。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世人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演化界的权威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先生通过讨论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赫胥黎是对的,鸟肯定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 然而,奥斯特隆却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证据,那就是由恐龙到鸟中间的那个过渡性生物。 证据从中国地下“钻”出来了,历史选择了季强。 1996 年 8 月 12 日,季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突然门一开,进来一个农民。只见他打开一个布包,里面露出一块 70 厘米×50 厘米的石头。他说,这是从他家园子里挖出来。石头上有一个清楚美丽的恐龙造型:头昂着,尾巴翘起来,后腿蹬着,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态。它前肢短后肢长,牙齿呈锯齿状。季强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块典型的食肉性恐龙化石。 这块化石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吸引了季强,就是恐龙身上长着很短的纤维状皮肤衍生物。科学家高度的敏感性,使季强变得异常兴奋起来。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赫胥黎和奥斯特隆所缺的证据和环节。“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讨论后,季强在《中国地质》上发表文章指出:“化石上的的皮肤衍生物具有分叉现象,这正是当年赫胥黎所没有找到的。”他正式将这种化石上的生物命名为“中华龙鸟”。 季强的文章引爆了一场世界科学家的大论战。一些反对派发表文章称:“中华龙鸟身上的皮肤衍生物是毛发而不是什么原始羽毛。” 1997 年 4 月,季强带着中华龙鸟化石标本到了美国蒙大拿大学,请化石分析专家马利希瓦尔教授对化石做生物化学鉴定。结果证明中华龙鸟身上的纤维状皮肤衍生物是羽毛,而不是毛发。这是中华龙鸟是鸟的铁证。接着,中国科学院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朗读-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课文原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