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幸福指数背景材料新华网贵州频道 4 月 22 日电,截至今年 3 月底,贵州省已有 280 多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 2011 年重要工作时指出,加快健全及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阵范围。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理论分析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40%的县,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农民享受养老保障后,许多原来自我限制的基本支出,现在就可以放心地去消费了。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有利于劳动者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3.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加快健全彼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发挥财政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这些既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