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标要求考纲展示考纲解读“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1. “一国两制”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2. 香港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内容是什么?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3.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怎样恢复的?有何意义?考纲展示考纲解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及意义有哪些?2. 中日是怎样建交的?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有什么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 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和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考点梳理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1)形成过程① 酝酿: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② 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③ 确立:1984 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2)含义: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① 条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方针政策日渐完善。② 过程: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③ 意义: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的重要步骤。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交流1979 年,实现真正停火;1980 年后,三通的限制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1992 年,民间团体对话,达成“九二共识”;199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2)立场1995 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另起炉灶”和“一边倒”(1)历史背景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4)主要成就新中国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