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解读】一、“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条件:1949—1952 三年时间里,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 年)概况:基本内容:集中主要力量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改造,由此开始起步。3.“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1)生产力方面:成就:(1)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在这期间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意义:中国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 的基础。(2)生产关系方面:内容: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对手工业(方式:建立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实行 )。成就:到 1956 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 ,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 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 年)的决策(1)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此次大会的最大的贡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八大意义:对当时中国 和 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2.失误探索:——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产生的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2)主要内容:“大跃进”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和不断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的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追求公有制的程度高规模大等。(3)失误的表现:大跃进:工业上:赶英超美,全民大炼钢;农业上:粮食产量估计越来越高;人民公社化:建立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4)失误的实质:“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 ;人民公社化:违背 的规律。(5)失误的危害: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