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缘于读懂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因此,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意教材及教师自己的意愿,忽视了作为主要对象的学生,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再深再透,教案设计得再好,也很难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既然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那么真正地了解学生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顺学而教,才能实现高效、精彩,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薄的认识。一、课前读懂学生有备无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还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些在新的数学课程里,都被看得非常重要。所以课前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已有基础、特点等进行分析,努力做到读懂学生,这将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它是提高教学方案适用性、针对性和教学效率的保障,是教师备课的起点。只有全方位摸清学生,科学地预测课堂内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挥洒自如,稳操胜券。那么课前要读懂学生什么呢?1 读懂学生的特点。作为一名一线任课教师,要想做到真正读懂学生,就要对学生进行“望、闻、问、切”的全方位“把脉”,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又要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才能在备课时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采取方法和对策进行因势利导。如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常出现不精确地、笼统地分析综合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相似的数字或算法的掌握有些难度。具体直观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讲数学时应更注重情境图观察。为了有效地教好一堂课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备课时设计几个小游戏,或者中间让他们休息休息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2 读懂学生的基础。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表明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学起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