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验沟通:走出考研“专业规划”的误区 究竟是讨论生学位比较重要,还是专业方向比较重要?广东某大学政治学的一位讨论生求职时感慨说:几年前本科毕业时本可以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但因为读研而放弃了,现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有此感慨的不止此一人。不过静下心来思考,该同学是否真的希望成为一名银行人才,还是对政治学专业情有独钟?假如本科毕业前就把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关系想清楚,生此叹息或许大可不必。下面提出的观点是专业规划,即是说要在考研之前就想清楚讨论生专业与自己的理想有多远。人才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再也不是数年前可以让众多本科生把读研当作骑驴找马的过渡阶段了。讨论生贵在精,德国在本科教育阶段就明确划分了应用教育和讨论教育,美国的讨论生大都是五年制的博士,两到三年的硕士有很明显的职业培育目的。而中国目前的.讨论生教育虽然强调以讨论为主,但仍摆脱不了就业为导向的色彩。假如读了一个与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工作方向截然不同的讨论生,是不是与工作的距离拉大了? 很多同学觉得学历层次是门槛,多多少少忽略了专业的重要性。其实,在考研前必须要做好专业规划,想清楚专业能给自己未来的职场进展带来哪些长处,或者有哪些需要弥补的不足,才是深思熟虑。 什么是专业规划? 所谓专业规划,指的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包括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以及在讨论生求学过程中实行怎样的方法去接近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在这方面,有很多未雨绸缪的做法,比如学习期间到相关行业实习,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提前参加行业招聘会,听取业内知名人士的经验,向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取经等都是专业规划的表现形式。假如没有做好专业规划,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取得的学位能发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没有明确认识,甚至是与自己未来的计划南辕北辙。 在考研热的带动下,很多同学认为职业规划是临近毕业的事情,也似乎忽略了更之前的专业规划,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盲点一:先考研,再择业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观点:就业形势严峻,先考研当个过度,反正学位高了,就算就业门槛提高,自己也有备无患!这部分同学大都是考研的后知后觉者,在大三甚至大四时候才开始着手准备,之前对考研没有清楚的认识,更别说选准讨论生专业和方向了。对于考上讨论生之后如何规划,更没有明确的规划。这类同学在报名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比较热门的专业,比如金融、法律、计算机、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