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 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 这篇寓言是周国平写的。主旨在说明,拥有巨大的财宝或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白兔和月亮教学反思(一) 教了《白兔和月亮》有一点感悟。 首先把握学生的兴趣激活点 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阐述道理。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体裁,但他们课外已经读过许多浅短的寓言。因此在课文导入中,我就从学生接触过的寓言开始引入,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转入文体介绍。初一学生好动活泼,因此在文章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虽然准备仓促,但他们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为观众的同学,在看完表演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我认为,老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本文要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 情感,态度、价值观依附于课文载体。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关注到了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你今日学习了这篇寓言,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有同学提到面对成绩时应该有平和心态,有同学开始正确认识与好朋友交往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了独生子女如何面对父母的爱等,这些问题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着的苦恼,在这堂语文课中,这些颇有共鸣的困扰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对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另外课堂上应有效互动,,营造民主氛围 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课堂,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当学生思考有无得失之患这道题时,刚开始十分困难,后来我启发学生联系自身谈得失之患时,我也说了同是独生子女的自己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