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我国实体经济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相关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大家是否了解呢?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法律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可见,社会融资规模与传统的贷款指标不同它既包括实体经济从银行业获得的融资,也包括实体经济从证券业和保险业获得的融资。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概念,2024 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纳入到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范畴的机构或市场包括( ) A.银行 B.证券市场 C.中间业务市场 D.财政部门 E.保险市场 ABCE 本题考查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规模规定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居民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根据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原则 根据金融原则,国债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国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合并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