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4讲考点二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017·江苏卷)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该溶液中含Br2。(×)(2)(2017·海南卷)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3)(2016·江苏卷)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4)(2016·上海卷)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5)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I-+6H+===I2+3H2O。(×)(6)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现象是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氧化性:Cl2>I2。(√)(7)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8)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的方法是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2.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1)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_C__(填字母)。(2)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_Cl2、HClO、ClO-__。(3)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__滴加NaBr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红棕(棕黄)色__。解析(1)收集Cl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同时要吸收尾气,故选择装置C。(2)将Cl2通入水中,部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HClO,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为Cl2、HClO、ClO-。(3)可以利用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比较Cl2、Br2的氧化性,需要加入NaBr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