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三种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方面:尝试用数学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展示为主,教师引导归纳为辅【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观看课件的四幅图,寻找其共同点?生:都体现了生物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组成一个集体。师: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种生物都组成以集体,以集体的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把这一集体成为种群。(提出问题)课件所列三种群体是否为种群,并归纳种群的条件?(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总结归纳)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成员称为生物种群2.种群应具备条件:“三个一”即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和一群个体,三者同时具备才能构成种群,缺一不可。(提出问题)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假如你是一名渔民,那么你最想关注鱼群的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总结归纳)3.种群的特征 种群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体,但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些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种群的特征主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提出问题)1.对比课件中三副鱼群图,你认为那个鱼群应该捕捞?判断依据是什么? 2.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方法有哪些?(学生活动)认真研读课本探究活动,明确标志重捕法。(总结归纳)4. 种群密度⑴ 概念:在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目的多少,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⑵ 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⑶ 调查方法:①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