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证明(1)——比较法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比较法来证明不等式;2.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分析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数量关系,求出结果.三.教学重点、难点:对不等式左右两边的差进行变形.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实数大小关系:2.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二)新课讲解:例 1.求证:.证:∵,∴.例 2.已知都是正数,并且,求证:.证:∵都是正数,并且,∴, ,∴ 即:. 【变式】若,结果会怎样?若没有“”这个条件,应如何判断?【练习】克糖水中有克糖,若再添上克糖,则糖水就变甜了,试根据这个事实提炼一个不等式: .例 3.已知都是正数,并且,求证:证:;;.∵都是正数,∴又∵,∴, ∴, 即:.例 4.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行走,如果,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解:设从出发地到指定地点的路程为,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需时间分别是,,则: 可得:∴∵都是正数,且,∴, 即:,所以,甲先到达指定地点.【变式】若,结果会怎样?五.小结: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2.为了判断作差后的符号,有时要把这个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平方和的形式,也可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以便判断其正负.六.作业:补充:1.已知,求证.2.已知,求证.3.已知都是正数,且,求证.4.已知,求证.5.已知,求证.6.已知,求证.7.求证:的充要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