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多 普 勒 效 应 的 教 和 学诸暨 学勉中学 何 彪(311811)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稿)而编纂的高中物理新教材在我们这里已经使用一段时间了,事实证明其中关于多普勒效应的教和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和同行磋商。一、教学定位由于多普勒效应的现象在实际生活、工作、科研中时有出现和应用,如车辆交汇时喇叭声音调的变化、超声波测车速、星球运动所造成的红移和蓝移等等,所以教材根据现在教育形势的需要,在高中物理中安排了这一节教学内容。鉴于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教材着重叙述并定性讨论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从火车向你靠近和远离时汽笛声音调的变高和变低引出多普勒效应;定性地解释了为什么声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向声源靠近或远离时,声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观察者相对介质不动,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或远离时,声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声源和观察员者在靠近,则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增大,反之则减小。然后推广为不仅声波有多普勒效应,所有机械波都有多普勒效应,而且电磁波也有此种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的共有特征。最后介绍一些多普勒效应实际应用。课后的训练要求是举例说明多普勒效应的现象、产生原因和应用。可见“定性”的要求很明显,没有出现定量计算的痕迹。二、实际教学情况因为多普勒效应是新出现的教学内容,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紧跟”改革形势用心 爱心 专心“强化”教学新内容,许多教师加深了多普勒效应的教学层次;而一些教辅资料在正规出版社的旗号下,也编写进一些多普勒效应定量计算的训练题,更加剧了这种擅自深化教学内容的倾向;04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题第16题要求考生从一实际例子出发,推导出多普勒效应一般情况下收视频率的计算公式,象一根无形的指挥棒一样把一线教师玩得滴溜溜转。如在下手头有一本高三总复习教辅资料《沙场点兵》,是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在2004年4月出版的,书号ISBN7-5610-3887-9,(封面粘有激光防伪标识)相应章节下就有这样的计算题:(题前还圈定为“基础型”)如图1 ,S 为振源,P 点有一个观察者,已知振源发声的频率为20Hz ,则:A 、当振源S 以17m/s 的速度远离观察者运动时频率为19Hz , B 、当振源以17m/s 的速度靠近观察者运动时,频率为21 Hz , C 、当观察者以17m/s 的速度靠近振源S 运动时,频率为21 Hz ,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而且该书提供的参考答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