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生成一事袁芳“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对李德才而言,爱上磁性液体,理由很简单,但是把磁性液体研究明白,并且站到这一研究领域的世界前沿,使其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应该是伟大的。——题记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藉华人学者来京讲学,随身带着一小瓶被列为高度机密的磁性液体。在这名学者演示磁性液体时,当时还是研究生的李德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静止时平凡无奇的液体,在磁铁的作用下,竟变成一朵朵形状各异的莲花,似柔实刚,能伸能屈。这种充满神秘力量的材料让李德才着迷:“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永远不会放弃它,我”必须研究它。从1992年入校攻读博士学位起,李德才一直在北京交通大学深居简出、潜心研究。要知道,在以交通信息为优势学科的北京交通大学,磁性液体的研究基础薄弱,在学校可谓是冷门领域。对于李德才来说,这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导师袁祖贻教授说:“德才憨厚朴实,待得住,很刻苦,很好学,能干成大事!”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最初给他定了一个方向,研究青岛铁路局的火车轴承密封件。内行都明白,导师推荐的研究方向,意味着有前途,好毕业,多少学生求之不得。然而李德才却摇头拒绝了:“我还是想搞我的磁性液体,更有挑战,更有意义!”磁性液体当时在国内的研究尚属前沿,所以一切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都需自己去摸索,更谈不上团队传承、团队合作。最初,李德才的实验开展得异常艰难,他用省下的钱买原料和书,常常到了月底还要向同事甚至学生借饭票。北京交通大学有着相对宽松的治学环境,也鼓励新兴学科弃军突起,允许部分设备相互借用。主人白天用,李德才晚上用,那几年,“”他成了夜猫子,昼伏夜出,甚至熬至深夜,静静地等候着实验结果出炉。“做实验时正值夏天,李老师在那儿做实验,外面三十六七摄氏度,把烘箱从零上三十六七摄氏度降到零下四十摄氏度,需要七八个小时,测试器件还需要在箱内待四个小时,基本上,”一次实验就是一个通宵。曾经与李德才并肩作战的学生王长有说。关于如何制备磁性液体,当时美、日等国都进行了技术封销,能拿到手里的资料非常有限。李德才至今保存着当年从导师那里复印的原始材料,当年,他就是从这些珍贵却有限“”的资料中沙里淘金的。2013年,李德才站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花费20年时间,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研制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液体。近三十年来,李德才把自己的光与热全部奉献给了磁性液体这一研究领域。如今,他率领的磁性液体研究团队已研制出多种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的磁性液体,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地将磁性液体应用到国防科工的诸多领域,节约经费和创造产值数百亿元。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这样评价李德才:“李教授常说‘我做某件事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就是我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只有做完做好这一件,’我才会去做下一件,他的执着看起来有些迂腐,有些落后,但正是他无视困难,拒绝外界诱惑和不必要的消耗,把欲望和算计抛在脑后,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活跃,才有静得下来,愿意付出十年成一事的努力和耐心,才能”享受梦想成真的大快乐。(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80年代,李德才初次见到磁性液体便被深深吸引,为了研究磁性液体,他进人北京交通大学,从此深居简出,攻读博士学位。B.导师袁祖贻很看好李德才,给他推荐了研究方向。导师推荐研究方向,很多人求之不得,但李德才拒绝了导师的推荐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C.北京交通大学治学环境相对宽松,鼓励新兴学科异军突起,让李德才有机会借用部分设备进行实验,这是李德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D.几十年来,李德才专注于磁性液体的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我国的磁性液体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提到导师袁祖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对李德才的评价,既让传记内容更真实,也让我们对他的个人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B.因为国外的技术封锁,最初国内对于如何制备磁性液体知之甚少,而且当时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