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4、通过反复朗读,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爱过,永远不能忘怀。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上来,温暖我们一生的梦。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 介绍 余光中 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 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 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 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 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其实,我们对余光中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乡愁》中,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比如邮票、船票、坟墓以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他与大陆母亲的割舍不断的牵挂。这是他的诗歌,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散文,看一看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一段情缘呢? 夯实基础,检查字词 惊蛰 仓颉 氤氲 米芾 羯鼓 寒濑 惊悸 淅沥 滂沱 揪 锹 啾 愀 我们接触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它的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包含着文章的主要意象,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具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呢?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呢? 总体把握,有的放矢 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觉得好懂吗?它的语言不好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不仅是一位散文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是用一种诗歌的语言来写诗的,并且文章中化用了许多的传统文化。但是它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