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领悟本篇当代小说独具特色的主题和陈奂生这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2.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作家透露的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对人物形象做理性的分析,提高他们对人物形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能力。 2.培育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做一个积极向上、胸襟开阔的当代人。 1.体会情节结构中耐人寻味的伏笔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不同侧面的表达作用。 2.能具体分析本文心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①研讨法。小说主题众说纷纭,到底该怎样理解,引导学生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讨论,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②比较阅读法。欣赏时,可将作品与《项链》比较,看看两者在心理描写上的异同,从而了解我国小说与西方小说在人物心理描写上不同的传统。 多媒体投影 一、导入: 我们班级有不少同学来自农村,请一位同学谈谈近年来农村的变化以及你到县城后的感想。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它讲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位农民陈奂生上城的故事。 二、介绍: 高晓声,江苏武进人,解放初开始文学创作,1957 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1979 年平反,重返文坛。《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 1979 年、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写作背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了 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的.面貌,中国农民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崭新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萌发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有了追求。这一切都令高晓声“非常激动、非常感佩”。在这样的社会及作家情感的背景下,高晓声创作了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小说系列,《陈奂生上城》是其中的一篇。 四、检查预习 出示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尴尬颤抖忐忑打烊砧板满意 肩胛干瘪喷嚏一爿店亮澄澄 尴尬颤抖忐忑打烊 砧板满意肩胛干瘪 喷嚏一爿店亮澄澄 五、认定目标 请几位同学谈预习的收获及遇到的问题。 师生共同认定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小说三要素及主题的探讨。 六、概述情节: 指定一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补充。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以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上城卖油绳 病倒火车站 住进招待所 飘然回村来 七、分析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