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最后冲刺复习建议 一、纠正观念 进入尾声复习后,同学们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是舍命做题目,认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认为复习未必有用,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都是极不利于复习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纠正自己的观念。 后期复习,做题是需要的,但并非只有做题。首先是“题”的选择。二诊过后,各省都有针对《考试大纲》新出的模拟试题,可以有选择性地做一些,或套题,或专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题”的做法。一定要学会用“脑”做题,在做题中思考,在做题后总结,在总结后运用。这样,才能起到“借训练培育能力”的效果,否则就只能限于题海而不能自拔。 至于后期放弃复习的做法,则是完全错误的。考前一个月,状态的保持非常重要,而这种状态,来源于每天的温故知新。因此,不但要复习,而且要保证每天有一段时间的复习。比如,每天给出一两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或积累作文素材,或强化基础知识,或熟悉答题模式,等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最佳状态保持至高考。 二、知己知彼 语文复习中,若能做到对“己”对“彼”明了在胸,那么,复习的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知己”,指的'是能清楚自己的备战情况,哪些知识点已经成竹在胸,哪些知识点还需再加强化,哪些知识点至今还不甚明了。比如,病句的六种类型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推断?文言阅读中的常见虚词是否完全掌握?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是否完全具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表达技巧是否牢记在心?现代文阅读中的几种题型是否能够应对自如?等等。只有做到了“知己”,才能在复习中有所针对,有所指向,也才能将复习的效率最高化。 这里的“彼”有两层含义,一是《考试大纲》;二是高考考点。所谓“知彼”,就是要求大家对大纲和考点十分熟悉。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还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试卷的长度、题型的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因此,对《考试大纲》一定要做到认真研读、透彻领悟,把语文高考复习的过程,变成透彻理解和扎实落实《考试大纲》的过程。 除了熟悉《考试大纲》,大家还要对高考的各考点烂熟于心,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将各知识要点融会贯穿,也就是我们常说构建各考点的知识体系。以诗歌鉴赏为例,首先要知道诗歌鉴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