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大多脱离和遗忘了实际生活。学校教育教给受教育者的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知识经验。今日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美术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寻古探幽》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21 世纪亟需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这一时代的脉搏,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综合探究”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制造,在讨论性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寻古探幽的学习过程可设计为三课时进行,它融以下个学习领域为一体 融欣评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一课时)。 老师布置学生在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者通过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进行沟通和探讨。在查阅、记录资料、短剧表演和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养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融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二课时)。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欣评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珍宝——画像石、画像砖的基本知识后,运用阴线刻、仿制一块画像转。在画、刻、雕、拓的过程中感知泥材特有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进一步去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基本的造型要素。 融人文地理、摄影、文字撰写、手抄报编辑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多学科间的融合(第三课时)。 先把学生分成 4-6 人一组,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或参观博物馆,或采访民间的家,或考察探寻当地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并采纳拍照、设像、手绘线条、文字记录等不同的手段记录好探寻的来龙去脉。返校后每个小组创编一份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目标 a.体验与发现通过考察当地文化古迹,探访民间家或参观当地博物馆的方式寻古探幽,与古老文明对话,鼓舞学生对未解之迷大胆设想和推测,用汇编考古手抄报的方式传承家乡的文明,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b.实践与制造运用阴线刻、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感知泥材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能力。 c.欣与评述学生通过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资料,课堂上沟通收集到的与画像石、画像砖有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在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及语言表达力,养成崇尚文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画像石、画像砖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每一幅画里都浓缩着一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可以说涉及古代人们生活劳动、衣食住行、文化艺...